趣味运动会
当前位置:主页 > 网站新闻 >
育儿:5招拯救造句大作战
 
2020-07-27 12:19

孩子的造句,经常语意不清,逻辑不通,成为让人捧腹大笑的「白痴造句」?或造出的句子总是平淡无奇,只会把爸爸换哥哥,小花改小草?资深语文教师提供五项对策,为孩子的造句功力奠基!

来看看以下造句习题,让人爆笑不已的「经典」答案:

一、传诵:这个人的恶行,以一传十十传百,传诵了千百里。

二、欣欣向荣:我的弟弟长得欣欣向荣。

三、请照样造句:

静静 的 小镇 也 热闹 了起来。

(亮亮)(教室)(黑暗)

你家宝贝,也曾造出令人喷饭的句子吗?或者他的造句作业,虽不至于逻辑不通,却怎么看怎么怪北京拓展训练,偏偏又说不出到底怪在哪里?

别气馁,身经百战的语文教师,传授读者攻克造句的妙方对策。

对策一:运用拆解法,察觉病句错误点

退休校长龚淑芬,主张教作文要回到基本面,「让孩子从写对句子开始」。为了让孩子了解什么是「意义完整的句子」,龚淑芬不谈枯燥的主词、谓语,而以「头」、「身体」来介绍句子结构;至于连接句子间的关联词,则被她称为「扣子」,是拆解、合併句子时的关键点。

如以孩子写出的病句「不管是毛毛虫,或是蚂蚁,都不可以杀生」为例,她会以询问「这个句子,可以如何还原成两句话?」开始,引导孩子把较长的複句拆成单句。

「把句子简化后,孩子就比较容易看出错误点,」她解释,透过「拿掉关联词」的拆解过程,原来的病句会变成「毛毛虫不可以杀生」、「蚂蚁不可以杀生」,此时孩子就比较能看出原来句子的谬误。

由于「杀生」一词的意义,是从人类的角度来看「人杀动物的行为」,所以句子的头(主词)得改成「人」而非「动物」,逻辑上才说得通。

所以,当孩子把拆解后的两个病句变成「我们不可以杀毛毛虫」、「我们不可以杀蚂蚁」后,就比较容易发现原来的句子,其实是少了个「我们」的头,若改成「不管是毛毛虫,或是蚂蚁,我们都不可以杀生」,就能把病句变成通顺句子了。

北京租车公司